本文摘自《建筑節能》
在我國建筑業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裝配式建筑是行業發展的必然之路。為什么這么說?本文主要從社會、行業層面進行分析。
從建國初期第一次提出要實行建筑工業化到如今,已經70余年了。直到今天,建筑工業化才算是真正成為全民追捧的寵兒,以至于越來越多的建筑企業想加入進來。不管是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還是行業內的、行業外的,都是拼命地想擠進去。
為什么這么多企業都對建筑工業化這么癡迷呢?原因主要有3個:
1、抓住政策紅利
眾所周知,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進建筑工業化相關利好政策不斷加碼。國務院、住建部發布的若干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和“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以上”的發展目標,并指出各省市應加快落實重點任務,強化保障措施,促進裝配式建筑的全面發展。
隨著中央對于裝配式建筑發展政策的不斷明確,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也在密集落地,目前全國多地出臺了裝配式建筑專門的指導意見和相關配套措施,概括起來可分為以下6個方面:
(1)在土地出讓環節明確建筑項目產業化面積的比例要求,如在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中必須確保一定比例采用預制裝配式方式建設;
(2)多種財政補貼方式支持產業化試點項目,包括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扶持產業化項目、優先返還墻改基金、散裝水泥基金;對于引進大型產業化專用設備的企業享受貸款貼息政策,利用節能專項資金支持產業化示范項目;享受城市建設配套費減緩優惠等等;
(3)對產業化項目建設和銷售予以優惠鼓勵。如將產業化成本同步列入建設項目成本;在商品房預銷售環節給予支持;對于產業化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項目給予面積獎勵等;
(4)通過稅收金融政策予以扶持。如將構配件生產企業納入高新技術產業,享受相關財稅優惠政策;部分城市還提出對產業化項目給予貸款扶持政策;
(5)大力鼓勵發展成品住宅。各地積極推進新建住宅一次裝修到位或菜單式裝修,開發企業對全裝修住宅負責保修,并逐步建立裝修質量保險保證機制;
(6)以政府投資工程為主,大力推進產業化試點項目建設。如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等地都提出了鼓勵保障性住房采用預制裝配式技術和成品住宅的支持政策。
從國外發達國家的建筑工業化之路可以看到,政策的大力推動勢必會將這一行業推上風口。任何企業只要進入風口,都能分得一杯羹,這就是所謂“站在風口的豬都能飛起來”。所以眾多企業紛紛想擠進來,成為第一批享受政策紅利的人。
2、保護即有市場
對于當前處于建筑業一線地位的建筑企業來說,裝配式建筑發展這條路似乎除了想盡辦法進入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1)建筑工業化不是一個新的市場
一旦沒有抓住現在的機會,那么未來自己在建筑企業的優勢地位就會喪失。目前建筑業房屋建筑新開工面積約每年50億平方米,這樣的數據已到“峰頂”,未來會逐步下調,若未來5年-10年,房屋建筑新開工面積以每年2-3億平方米的速度下降,到2025年之后,每年的新開工面積將穩定在30億平方米左右,如果這其中的30%用裝配式的方式來建造的話,那么裝配式建筑的開工面積將達到10億平方米。若以2000元/平方米的造價計算,預計到2025年建筑產業現代化市場規模將達到每年2萬億元。即使我們按照平均30%的單體預制率來計算,純粹裝配式建造方式的市場規模也有6000億元。這個數據有多大?他基本接近中國最大的2家建筑企業——中建三局和中建八局2017年營業收入之和。這么大的市場一旦丟失,將可能直接影響當前身處一線的建筑企業地位。
(2)工程總承包是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兩年來,工程總承包作為促進工程建筑提質增效、推動建筑行業轉型升級、提升建筑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得到國家層面的大力推進。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就明確提出:“深化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改革,推廣工程總承包制”,同年,住建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倡導建設單位應優先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其中,政府投資項目和裝配式建筑應積極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因此,增強工程總承包能力將是大型建筑企業擴大規模、占領高端市場的必然選擇。
裝配式建筑工程的系統性特點決定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必然要求全產業鏈協同,實現設計、生產、施工等環節的有效銜接。在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裝配式建筑原則上應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支持大型設計、施工和部品部件生產企業通過調整組織架構、健全管理體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設計、施工、生產、采購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轉型”。
因此我們看到,在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迅猛擴張的情況下,以發展裝配式建筑為切入點,是帶動工程總承包業務規模發展、提升工程總承包業務能力的一個重要載體。據估計,視裝配率的高低不同,構件收入拉動施工總承包合同的比例在1:5到1:15之間,拉動工程總承包合同的比例還要更高。
所以,對于部分建筑企業來說,不管是為了維持當前的企業地位不變,還是為了以發展裝配式建筑為切入點帶動工程總承包業務,建筑工業化都必須進。
3、搶占發展先機
目前,裝配式建筑正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對于任何新興市場而言,誰能搶占先機,誰就最有可能占領這個市場。而對于建筑工業化,搶得頭籌似乎更為重要。因為建筑工業化的市場集中度比傳統建筑模式要高,國內傳統領域的建筑企業有8萬多家,建筑工業化領域能夠做總包的企業約800家左右,二者相差近100倍。這就意味著如果建筑企業沒在此時處于初期的時候進入市場,那么未來可能根本沒有任何機會能夠再次進入了。
近年來,許多傳統建筑企業紛紛布局建筑工業化,建立起多個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生產基地,建筑工業化領域已經開始出現競爭。目前中建科技、遠大住工、中民筑友等大型PC企業紛紛加快了全國布局的步伐,憑借在建筑工業化領域積累的技術、管理和品牌優勢等迅速擴張。
進入一個行業的最佳時間點莫過于市場爆發的前夜,既不用為等待市場機會而耗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又能抓住迅速凸顯的市場機會。在政策強力推動的今天,任何猶豫、遲疑,也許都會丟失最佳的進入時機。事實上,現在準備進入裝配式建筑領域的企業數量很多,方式多樣,思路不斷創新,再有遲疑,則裝配式建筑市場已經萬紫千紅,那時也許已經太遲。